古代的丛林,只要有禅堂、客堂、库房、衣 寮等四大堂口,即可成为一寺庙道场;然而今日的寺院,不仅保有原来的寮口,更增设有佛堂、讲堂、教室、会议厅、交谊室、谈话室、图书馆、美术馆、抄经堂、往生堂、斋堂、寮房等,以符合现代弘法的需要。因此,今日寺院是多功能的,提供信徒多方面的服务,与信徒之间的关系密切,是: 善友往来的聚会所。 人生道路的加油站。 修养性灵的安乐所。 去除烦恼的清凉地。 购买法宝的百货店。 悲智愿行的学习处。 有一些佛教徒说,世上有许多贫困的人,何必浪费金钱来盖寺院?这是愚痴的说法,难道他们没有看到天天有许多"有钱的贫穷人"的可悲可叹吗?目前世界不是真正的缺乏物质,而是欠缺无私的大悲;除了少数残障人士,并非真正都需要救济,而是需要开创的智慧、勇往的承担。这些就是以社会教化,净化人心为己任的寺院所应担当的,怎能说不要建寺院呢?君不见,寺院: 就是一所心灵治疗医院。 就是一所社会正义的因果法庭。 就是一所道德良心的教育学校。 就是一所人生的加油站。 就是一处提升文化的艺术中心。 就是......寺院是一个多元价值的无尽宝藏,岂可以小心小量等闲视之!所以《金
总之,寺院是一个多元价值的无尽宝藏,岂可以小心小量等闲视之!所以《金刚经》说:"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,不及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,受持读诵,为他人说的福德百分一,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。"为何如此?般若智慧是成就一切的根本。再多的钱财,只能拯救肉身生命,济人燃眉之急,但是无法熄灭三毒;佛法的布施,则能更进一步地净化心灵,拯救法身慧命,使人断除烦恼,了生脱死,其影响及于生生世世。所以,建造佛寺,度众万千,其实才是最彻底的慈善事业。 信众与寺庙间有什么关系?寺庙对信众有什么利益?我想最起码有:
修身养性,培养宗教情操。 听经闻法,可以增长人心。 斋饭素食,广结善缘功德。 道友聚会,能够以会会友。 既然寺院与我们的关系如此密切,身为佛教徒应该好好认识寺院。因此,我们不仅要了解寺院名称的由来,还要了解经常举办的法会忏仪,参访时所应注意的行仪、规矩以及种种佛事举办的意义。通过对寺院道场有一整体性的了解,进而护持道场,尤其要肯定、认同依止常住的宗风与目标,做个如法的佛弟子。 此外,应该热心参与寺院活动,因为参加活动有学习的功能、有回馈社会的功能、有增进家庭和谐的功能、有广结善缘的功能,从参与活动中,能够圆满自己,利益他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