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佛教
修行与实证 首页 - 佛教 - 修行与实证
真功德与真修行

 

“哇!好殊胜哦!人家李太太竟然捐了伍拾万元来盖庙,我一定要捐得比她多,功德比她大!”
“哇!这位师父好厉害哦!他懂得好多,又能言善道,听得大家如痴如醉的,好殊胜哦!我一定要努力用功,懂得比他多,以后一定能够度比他更多的众生,得到更多的尊敬。”
“哇!”唉!您每天学佛也是这样学的吗?您在兴奋什么呢?您在比什么呢?
学佛、布施,确实是功德无量无边,但真正的功德、真正的修行是这样子的吗?还是您在作功德当中,一边大量的在减损自己的功德呢?
您布施的钱再多,能够比古代的皇帝还多吗?西元五二○年左右,那时的中国正值南北朝时代,而且跟台湾目前相似,也是寺庙四处林立,学佛的人非常多,甚至于当朝皇帝~梁武帝,还大力建寺、斋僧、推展佛教,使佛教在当时盛极一时。您或许会在想:“哇!好殊胜哦!梁武帝的功德好大哦!”
没错,梁武帝的心情正跟您一样,认为自己建佛寺、度僧尼、抄写佛经等,以一国之君,大量的在作布施,而且自己率先勤修佛法,并将佛教普传到全国各地,功德应该很大吧!但结果在有名的“达梁会谈”当中,梁武帝竟然被彻悟如来心印的禅宗大成就者达摩大师一口咬定:“无功德!”这下子,真是给一天到晚在追求功德的梁武帝一记重重的当头棒喝了。
“什么?花那么多钱、作那么多佛事,怎么竟然连一点功德都没有?那我以前也布施了不少钱帮忙作了不少的佛事,岂不是也没什么功德了吗?”不!不一定!有没有“真功德”并不是由花钱多少、作事多寡等事相上来评断的。让我们先来看一段真事的故事,或许您就比较明白了。
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住世之时,有一位“十大弟子”之一的大迦叶尊者,以“头陀第一”著称,后来在灵山法会上,受佛陀正法眼藏之付嘱,传佛心印,成为禅宗的初祖。在当时,尊者身上常放金光,能盖过其他任何光芒,使之隐蔽不现,因此人家又称他为“饮光”。但迦叶尊者为何会感召得到相好庄严、身放金光的果报呢?这可是有一段“千古佳话”的。
话说在本师 释迦牟尼佛成就佛果之前,我们这世界就已经成就过好几尊如来了,而距离我们时间最近的七尊如来(包括释迦佛),我们习惯称祂们为“过去七佛”。就在过去久远的第七尊佛~毗婆尸佛~入灭之后,四众弟子将祂的舍利子以七宝塔恭敬的礼供了起来,整座宝塔里里外外非常庄严。
后来,宝塔里毗婆尸佛的佛像金身,脸部脱落、缺了一小块,此时有一位贫女沿途在行乞,得到了一颗金珠,心里非常高兴,就想要发心将佛像的脸部补好。而迦叶尊者在久远以前这时候的前身是个锻金师,于是贫女便将金珠带过去,想要请迦叶尊者的前身为佛像金身修补。
迦叶尊者的前身在听到贫女的这种发心之后,也很欢喜的答应要将佛像补好,而且在恭敬的将佛像金身修补好后,二人更共同发愿说:“愿我俩生生世世都能结为夫妻,而且全身真金色,恒受无上殊胜的妙乐!”
就是由于这样的因缘,他们二人在往后九十一劫当中,都在人中、天上受生,快乐无比,而且每一世身上还真的都散发真金色的光芒来,一直到本师 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,都还是这样子,并于这一世彻悟成就。
看到这里,您是不是能够明白,为什么同样是布施作佛事,梁武帝花费这么大的去作,反而被达摩祖评为“无功德”,但迦叶尊者与贫女只是用一小颗金珠去作,却能得到这么大的果报呢?没错,重点就在于一个“发心”!梁武帝虽然作了很多佛事,但却经常计较、在意着自己所作的功德多少,就是因为着于这样的一个“功德相”,而着相布施与着相修行,因此都不是真功德与真修行。而迦叶尊者夫妻俩,却是基于一片真心,想要把破损的佛像补好,是真心、恭敬的在作布施,因此“舍一得万报”,而得到了很大的功德!
所以,当您在布施盖寺庙、斋僧或赞助法会等时,如果您是因为如此赞助有大功德,而来发心布施的话,那么您不管花再多的钱,多少都会被您的“着功德相”布施所抵消,故非“真功德”。甚至于,如果您是因为不想捐得比别人少,在“输人不输阵,输阵歹看面”的偏差心态作祟之下,而想布施得比别人多,想要把别人比下去时,那您真正布施的功德不仅很小,而且由于您想把别人比下去、好胜、争功德的错误心理,还可能使自己死后堕入阿修罗界而无法升天呢!
此外,当您学佛之后,一心想变得比别人聪明、有智慧,或懂得比别人多、辩论时能辩赢别人,乃至于因为您有在学佛、吃素、持戒或者修持无上密法、殊胜大法等,便产生大我慢之心,有意、无意的看不起别人,好像别人是次等人种,而自己特别优秀一样。如此学佛修行,也不是“真修行”,而是“在功德中掺毒”为自己死后种下堕入阿修罗界的因种。
进一步来说,如果您打坐、修行当中,身心产生了一此异于常态的变化,心里就兴奋无比;或者每拉一个人信佛、求道,每帮助一个人一些忙,心里就兴奋、欣喜一次;也或者当您一提到您的师父、宗派或修法时,您就会整个人兴奋起来,滔滔不绝、无法自己的停不下来,这时候,您就应该当下警觉到这种“兴奋莫名”的背后,是不是夹杂着源源不断的“贪毒”在滋长着?也就是说,当您每兴奋一次,您就“中毒”一次,因此,不管您修行得有多精进,也不管您修行的境界有多殊胜,您都是一边在修行累积功德中在一边掺毒,故亦非“真修行”。
“那么,我到底应该怎样作,才是‘真功德’与‘真修行’呢?”也许您会这么问着。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,先让我们看看,佛陀在“像法决疑经”中所告诉我们一些依循的准则吧!这部经典是佛陀临涅槃前所宣说的,经中对“真布施”、“真功德”阐述得非常清楚,因此笔者在此为您介绍部分相关的法要,以供您参考。
佛陀说,祂老人家入灭之后一千年,众生开始进入像法时期,但从这时期以后的众生,就都很可怜了。为什么呢?因为一切众生虽然勤苦修行,但不懂如来正理,因此所作甚多,却获报甚少。许多人虽然也是在作各种善事,但却大多不是求名、求利,不然就是要胜过他人(种“修罗”因),因此不是真心想要修行求解脱、出三界。
像法时期以后,不管出家众或在家众,竞相到处建寺盖庙,因此寺庙、佛像处处都有,不仅山林旷野或城中马路上有,就连巷子旁、脏臭秽恶之处,也都有寺庙、佛像的踪影。但寺庙虽多,有很多却任其老旧颓废,无人管理。这时候大家虽花钱盖庙、供养三宝,但对三宝却不生敬重。也就是说,大家虽然花了很多钱在盖庙、斋僧,但却着于功德相,求名、求利、求胜他,贪念布施之功德大小。
佛陀又告诫我们,与其盖了一大堆的新庙,又任其毁坏不管,获罪无量,倒不如将一些老旧而破落毁坏的塔庙、佛像与经典,重新加以整治、修补,反而功德更大,其福甚多。这一点告诫,对已处末法时代的我们,真是一针见血,实在是值得我们深自警惕的啊!
此外,也有众生看到别人布施作功德,为了名声、为了面子,就是倾家荡产也要花大钱来布施,但是当他看到一些贫穷孤苦的人,却对他们百般刁难与呵骂,还把人家赶走,连一分钱都不给他们,佛陀说这种布施的人,叫做“颠倒作善”、“痴狂修福”,是“不正修福”,这样的人是非常可怜的,因为他们花费了大笔钱财,却获福甚少。
佛陀进一步的说,如果有人以无量之身供养十方佛菩萨及声闻圣众,不如有人布施畜生一口之食,后者的功德比前者大了百千万倍以上,无量无边。佛陀他老人家更明白指出“布施”的真义,祂说,祂在许多经典里面说到的布施,主要是希望出家、在家人,能修慈悲心,以布施贫穷孤老乃至饿狗。但是很多弟子却不解佛意,而专施“敬田”——佛法僧三宝,不施“悲田”——贫穷孤老乃至动物。在这两种福田当中,以布施悲田功德最大。
所以,佛陀教导我们布施,不是去贪求功德有多少,主要还是在长养我们的慈悲心,因为贪求的“贪”就是我们堕落之因,而慈悲心却是我们成佛的资粮啊!不次,当您又要布施盖庙、斋僧、赞助法会、打斋时,应该也检查一下自己的心里,有没有过多的兴奋?有没有要把别人比下去的心?是不是因为别人说这样作功德很大,所以您才肯掏出钱来布施?还是说,您是真心出于虔诚与恭敬,希望因为您的发心,使更多人得到佛法的帮助与利益而得到解脱!
虽然从外观上看起来,布施的表相都只是把钱拿出来,但随着您发心不一样,其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。如果您已经有了这些智慧去分辨,相信下次当您发心想要布施的时候,便不会只挑一些看起来功德较大的项目去布施(但也不能因此而排斥、不去布施这些项目),反而可能更乐意去赞助孤苦贫病,或者那些社会上较弱势的慈善机构了。这样也不会造成一窝蜂赞助少数大型慈善团体,却让更多较小的慈善机构缺乏经费而几乎撑不下去了。
当然,您更可以打开自己布施的领域,除了布施、帮助许多人的色身生命,让他们能吃饱、穿暖、生活安适、减轻病痛之外,您还可以布施给更多的正信弘法团体,赞助弘法或助印佛书、经典,以救更多人的法身慧命,超脱烦恼、痛苦。
现代人学佛、修行很奇怪,常常要攀缘一些奇特或殊胜的无上大法,让他修起来觉得很兴奋、很有意义,认为自己也是在度人、吃素、修行、作好事,但究其背后的力量,还是一股强大的“无明”在推动,致使他越修越增长贪心与慢心,难怪会觉得很兴奋,或觉得自己高人一等——您在精进学佛之余,是不是也应该常常让自己好好冷静下来,放松身心,仔细看看自己背后推动您修行的那股动力,到底是贪与慢,还是一心求解脱痛苦无明以及一心为利益天下苍生的所谓“智慧”与“慈悲”?因为只有悲与智双运,才有可能让您真正超脱三界之苦,究竟解脱的呀!
禅门一直致力于将佛陀较原版而正统的法脉,透过平实、简易、生活化的方式,让您取认、体悟佛性,而不是让您一边修行中,一边起过多的妄想攀缘与追逐,而向外贪法、执法,造成心理过多的负担,心灵变得更加复杂而远离佛性。
如果您心性善良、单纯,想要解开宇宙生命之谜,却又不想修了一大堆很庞杂的法来绑住自己,而是希望能直接了当的步上菩提解脱大道的话,都欢迎与我们结缘,互相学习,提携。

实用查询:
〖IP地址〗〖万 年 历〗〖在线地图〗〖天气预报〗〖查身份证〗〖列车时刻〗〖福利彩票〗〖车牌查询〗〖周公解梦〗〖电视节目〗〖时间校对〗
常用软件:
〖腾讯QQ〗〖下载工具〗〖系统工具〗〖应用软件〗〖图形图像〗〖媒体播放〗〖行业软件〗〖游戏软件〗〖编程开发〗〖杀毒安全〗〖霏凡软件〗
关于我们 | 在线留言 | 网站地图 | 联系我们 | 网站声明 | 佛教万年历 | 投稿邮箱

Copyright 2009 空相寺 All Rights Reserved

地址:河南省三门峡市熊耳山 邮编:472123 电话:0398-3788852 (客堂) 信箱:kongxiangsi@126.com damo2000@126.com
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 豫(2023)0000035